【看苏州专稿 记者/毛文良】
“小时候,在外婆家看到叔叔阿姨们都在做核雕,感觉非常好玩。”说起自己的从艺之路,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苏州工艺美术大师任敏华至今仍历历在目。在他的家乡吴中区舟山村,小小的橄榄核经过打磨、雕琢,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或者器物模样便跃然眼前。
高中毕业后,任敏华毫不犹豫,跟着村里的老师傅学起了核雕,“那时候玩性比较重,除了用工具雕刻外,对学习还是比较缺乏。”
19岁时,任敏华应征入伍,两年的军营生活一晃而过,却培养了他沉稳坚毅品格。退役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觉得做这个行业挺符合我的,不太喜欢打交道,喜欢坐在家里一个人摸索。”
寻找资料,买书籍学习,自己创作......时光流逝,岁月沉淀。任敏华的核雕作品也从青涩趋于成熟、圆润,再到别具一格。他继承了温婉细腻的吴地风格,又突出“苏作”工艺的精、细、雅、巧,善于推陈出新、题材广泛。“ 在我看来,传统工艺创新主要侧重于题材、技法和呈现方式的创新三方面。”
《跳芭蕾的女孩》《贵妃出浴》《盆景》系列《园林集锦》·《浮雕风景十八罗汉》等一系列作品,突破了橄榄核传统题材的桎梏,受到众多玩家的青睐。尤其是《贵妃出浴》作品,更是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殊形状,因材制宜,呈现了独特的艺术形象。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任敏华深耕核雕技艺,凭着坚韧和坚持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老一辈核雕工匠对传统的守正是我学习的楷模,而技艺的创新又是我们60后、70后匠人的使命所在。”
作为核雕非遗技艺传承人,五十而知天命的任敏华一边搞核雕创作,同时又致力于家乡文化、核雕技艺的整理、发掘和传播。在吴中区开放大学、旅游职中、当地小学校都会有他的讲授核雕技艺的身影,“希望将家乡文化传给更多的苗子,找到更有天赋的人才来发扬光大核雕技艺。”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