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 滚动 苏州 专题 国内 评论 视频 学习 文旅 城事
打造千亿级光产业,苏州如何变身“高光之城”
时间:2022-09-28 09:27:08 来源:引力播客户端

  圆桌观察员/周奉超 彭化成

  光,是地球生命起源。2400年前,学者墨子完成的小孔成像实验,开启了人类漫长“追光史”的宏大叙事。

  8月18日,太湖光子中心落地苏州高新区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直指千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目标,引来各方瞩目——

  “最牛地级市”苏州为何要在城西大手笔布局光子产业?

  今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武汉考察,首站即是位于“中国光谷”的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第三次赴“光谷”考察。

  在此次考察中,总书记深刻指出: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应用广泛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也是我国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

  高瞻远瞩的判断、审时度势的决策,为我国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指引方向。

  抢占光子产业“制高点”,是我国实现未来技术超越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抓手。

  布局光子产业,也将进一步完善苏州产业体系,为苏州制造业加速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提供强大基础。

  以光为媒,逐梦蓝海。

  苏州此番布局“长宜放眼量”。

  解码产业之“光”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

  随着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工艺趋于物理极限,光子将成为未来信息产业的基石。世界范围内,光子产业的市场规模迅速增长,2022年全球核心光学和光子元件市场规模已超3000亿美元。

  更为重要的是,光子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少数”,涉及多个国家亟待解决的“卡脖子”技术。而世界各国在光子领域均未形成绝对优势,我国具备“换道超车”的重大战略机遇。

  近年来,在《中国制造2025》等多个国家战略规划中,我国均将光电子技术作为重要方向进行布局。2021年,“信息光子技术”被列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国内多个省市纷纷加码布局光子产业,抢占未来经济及科技发展制高点。  

  武汉

  作为首批国家高新区,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已经深耕20多年。目前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全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

  在东湖开发区的龙头效应下,武汉在光电子信息领域的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11月,武汉已有“光芯屏端网”核心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500余家,相关产业链在北斗、物联网、医疗电子、量子通信、光子芯片等新兴产业和配套产业领域快速拓展,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

  西安

  近年来陕西一直在产业、人才、研发等领域加强光子产业谋划布局,光子制造、光子信息、光子传感、生物光子等几大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仅以西安高新区为例,目前光电子产业在建项目就多达23个,总投资额达954.87亿元。

  北京

  作为全国顶尖的科技资源的汇聚地,北京去年印发了《北京市关于促进高精尖产业投资推进制造业高端智能绿色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抢先布局光电子、前沿新材料、量子信息等领域未来前沿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

  在光子产业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珠海横琴新区布局光子集成产业;江门立足激光器制造等现有产业基础,逐步构建涵盖光通信、光照明、光传感等器件领域的高技术光电子产业集群。

  政策+资本+技术,光子产业站上时代浪潮

  就国内而言,武汉、深圳、西安、长春等这些先行之城有一个共同点:近水楼台。武汉以华科大和武汉邮电院为支撑,形成了中国光谷平台;深圳立足产学研融合的“前海”,坐上了国内激光应用头把交椅;西安、长春则在中科院光机所的加持下,积累起特色鲜明的光子产业基础。

  聚焦太湖之“光”

  新机遇,新赛道,苏州高调“追光”,凭什么?

  引才,在“吸引力”上更胜一筹。

  李侠,现任职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2018年来到苏州,负责光电子领域产业化培育的创新型研发。

  作为提供一站式研发类综合服务的专业机构,苏州光电技术研究院侧重“引领性”光电产品研究,在高端光学镀膜、微结构光三维传感、集成光子芯片封装三个方向上形成了技术优势,实现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市场化产品。

  产品要具备“引领性”,有赖于人才的持续“突破”。研究院已形成以领军人物为核心、创新创业团队为基础、研究院为依托、产业集群建设为目标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使得人才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优化整合。

  “梯队整齐、极具创新精神。”正是带领这样一支科研创新团队,李侠负责的产业化研究,先后入选苏州高新区、苏州市创业领军人才项目。

  旺盛的引才需求,高效的用才机制,成熟的优才模式,正在慢慢建立产业自然集聚的大生态。  

  聚智,在“全链条”上快人一步。

  苏州是全国第二个具备较为完整激光产业链条的城市,苏大维格、德龙激光、迈为科技、长光华芯、旭创科技等10家相关企业已先后在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

  苏州高新区光子产业集聚重点企业超200家,拥有一批光子领域高企、瞪羚、独角兽培育企业,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企业梯次发展方阵,力争到2025年,光子产业核心领域企业营收实现翻番达200亿元,打造千亿级光子产业创新集群。

  2012年由海外归国专家团队创立并落户苏州高新区的长光华芯,已建成从芯片设计、MOCVD(外延)、光刻、解理/镀膜、封装测试、光纤耦合等完整的工艺平台和量产线,十年磨一剑,于2022年4月登陆科创板,成为半导体激光芯片第一股。长光华芯是全球少数几家研发和量产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公司,在该领域已代表国内领先水平参与全球竞争。

  兴业,在“优服务”上显示诚意。

  “供应商的办公室就在隔壁,有问题随时见面谈。”与李侠的故事一样,供应商的这则“桥段”,一直让长光华芯投资总监李祖兴津津乐道。除了感叹产业链完备外,李祖兴打心底叫好的,是政府服务的态度。

  “一家光电子企业,不看你的规模大小,只要落户苏州,就会有相应的政策。”在李祖兴眼里,这种对于企业一视同仁的做法,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实打实的诚意,一次体验便终生难忘。“说实话,这种真心实意做产业做市场的态度,放在全国都非常难得。”李祖兴说。

  寥寥数语,蕴藏着苏州光子产业的“大格局大思路”:不赚快钱,做,就做长久打算。培育生态——政策引导——留住企业——引来资本——产业集聚——生态成势。

  点亮城市之“光”

  西光子,东纳米。苏州“追光”梦想步步为营。

  2020年年底,长光华芯工艺线导入新厂。

  2021年5月开始设备产线搬迁安装调试,直到今年8月,产能爬坡基本完成。

  产线搬迁车间装修用了6个月,设备从安装调试到最终实现产能爬坡又花了15个月。也就是说,从苏州高新区昆仑山路189号科技工业坊A区老厂房,到漓江路56号新厂址,总长不到500米的距离,长光华芯一条高功率激光芯片的“产线搬迁”,足足耗时1年9个月。

  光子产业“难搬”,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落地即扎根”的产业特性。  

  对于地区产业建设而言,这种落地的产线越多,主动权就越大。“苏州就是要把自己光子产业工艺线(平台)给做起来,这一方面靠企业,同时离不开政府的有效支持。”

  “其实苏州光子产业的规模一直在,问题是我们没有把它亮出来。”为此,李祖兴建议,接下来可以贴合光子产业特点,探索建立重点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部门联合参与的光子产业服务实体,协调、沟通产业发展资讯,集中梳理政策指引,坚持市场化运营,关键项目政府兜底的模式。

  政策思路,决定城市高点突破出路。

  产业链越完善、产业配套能力越强,制造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就越稳固。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政策出招的思路,决定着城市高点突破的出路。

  发展光子产业,苏州需要把历史经验和未来战略放在新维度上进行客观比较,要敢于摆脱惯性思维,对优势、短板和模式进行批判式认识,重构发展路径。

  围绕光子产业做大做强,苏州高新区出台了“高光20条”。内容包括,对新建或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分阶段给予最高2亿元资助;对新建的省重点实验室、省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给予最高2000万元资助。对新建的光子领域高水平大科学装置、高级别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等,按“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  

  强链补链,提升产业集聚发展能力。

  提供更丰富的国内外市场信息,帮助企业持续完善优化供应链;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形成一批补链、强链项目;借助企业深度对接,推动产业链水平分工、垂直整合相互促进,提高产业综合配套功能和集聚发展能力。

  如今,苏州企业在光制造、光通信和光传感领域已经取得一定领先优势。阿特斯阳光是全球领先的光伏电站开发商,德国通快集团落户太仓成立通快(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大族激光在张家港投资成立大族激光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北京金橙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高新区投资成立苏州金橙子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统筹平台,打出光子产业的苏州标识。

  产业工艺平台和生产线,就是既能研发又能量产的光子产线,这样的工艺平台达到一定规模,最终将打出光子产业的苏州标识。

  现阶段,苏州这样的头部光子企业还不多,专业研发机构和平台也存在瓶颈,核心技术的研发策源功能偏弱。

  接下来,苏州还将依托太湖光子中心建设,进一步统筹全市光子领域,重点龙头企业、院所平台等创新基础。

  同时,苏州还将加强与上海张江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等长三角科创资源的协调联动,依托南大苏州校区集成电路新型学院引入南京大学在精准光子集成芯片等领域的国际先进技术,以及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在高端光学类医疗仪器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助力太湖光子中心,集聚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要素。

  一直以来,外界对于苏州已经形成“惯性思维”:苏州,就是要放到更高层次的赛道上去比、去看的。

  光说不做,不是苏州风格;以光筑梦,苏州气势非凡。

  锚定未来,大幕渐起,苏州将成“高光之城”。

责编:邓本奇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欢迎关注名城苏州官方微信:www2500szcom(微信号)

今日推荐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