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如何支撑新型工业化?
——由苏州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看一座工业大市的转型发展路径
锐腾新材料制造公司是苏州一家创新性材料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导热、屏蔽、吸波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去年上半年企业订单量持续增长,但资金周转却遇到了难题。去年6月,企业在“苏融通”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布需求后,银行主动找到企业,在没有任何抵押物的情况下,向企业发放了800万元的“信保贷”,整个流程不到一周时间。
公司董事长冯润感慨地说:“我们抓住了新能源车这个赛道,但汽车行业的回款周期是非常长的,幸好,我们从‘苏融通’获得了现金流来补充到生产、研发还有人员上面,真是雪中送炭!”
作为工业大市,类似的故事比比皆是。苏州雄厚的制造业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强大的服务需求,而生产性服务业又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主线,补短板、壮规模、增能级,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支撑,全市经济在结构优化中大放异彩。
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苏州工投科技创业园成立于2006年4月,隶属于创元集团旗下资产板块,依托工投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10+1”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科技政策宣贯和创新创业培训活动,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精准、便捷、高效的人才服务,与金阊街道联合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在信息、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搭建信息传递的桥梁。
园内一家入驻企业尚处于初创期,通过工投科技创业园“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累计获得创业社保补贴、创业场地租金补贴、参保员工技能提升补贴等各类创业补贴约6.58万元。该企业负责人介绍:“入驻在工投科技创业园,感受到了创业园实实在在的服务,帮助我们落实创业政策补贴,助推初创企业稳步发展。”
在苏州,像工投科技创业园的服务平台星罗棋布,以便利化、数字化、智慧化、舒心化为目标,通过硬件设施和软服务的提档升级,为创新创业注入新动能、新活力、新创造,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记者从苏州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我市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方面持续发力,重点支持高端生产性领域企业融入制造业生产环节,推动供应链与制造链融合发展,推动大型工业企业构建供应链体系。此外,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头部企业日益壮大,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2023年,规上超亿元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达671家,比2018年增加了428家,不仅提升了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也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重点行业支撑有力,激发产业升级动能
在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中,科技服务业以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些服务载体不断拉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在吴中区,协同科技是一家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成立的“平台+软件”数字化综合服务商,能够面向制造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标识解析基础设施服务、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工业智改数转网联、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整体解决方案。
作为苏州唯一国家级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协同科技通过为产品赋予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实现全流程追溯、供应链管理、协同制造等创新服务模式,目前标识注册量达110亿,标识解析量达320亿,上架标识创新应用200余项,标识运营成效全国领先。协同科技自主打造的“智能网联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为机械装备行业智改数转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解决方案,弥补了国内空白。
为支撑苏州新型工业化发展,覆盖全市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协同,壮大了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去年1至10月,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112.7亿元,增长10.4%,规模居全省第二。
在培优育强高端服务业态方面,苏州正做优做强总部经济、稳健发展平台经济、提质增效楼宇经济,做大综合交易型平台、做强制造赋能型平台、做优科技转化型平台,提升高端服务业态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深化“两业融合”,探寻“苏州制造”最优解
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市场与政府双向奔赴的政策引导。
近年来,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9年以来,苏州在全省率先研究制定生产性服务业系列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关于优化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苏州市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探索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两业融合”之路。
在2024年的新年第一会上,《苏州市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发布,支撑新型工业化,围绕制造业“1030”布局生产性服务业“311”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苏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大力实施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行动。具体来说,苏州紧紧围绕三大重点方向持续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第一,在增强要素支撑服务方面,深化数字人民币等数字金融试点,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252”培优工程,鼓励企业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第二,在加快质效提升服务方面,积极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打造国际工业设计村,实施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重点产业专项行动;第三,在做大商务专业服务方面,大力招引全国百强会计师事务所,创新“产业链+法律服务”,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鼓励和支持会展企业来苏办展。
目前,苏州正擦亮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苏州制造”名片,重点支持研发设计、在线检测、数字金融、信息技术服务等高端生产性领域企业融入制造业生产环节,加快建设跨行业协作平台,促进制造业企业与服务业企业资源对接、协同研发和技术共享。通过这一举措,苏州进一步推动服务环节与制造环节的精准“深融”,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托举起一座新型工业化“最强地级市”。(记者 张帅)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