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樱桃采摘季,太湖边的果农们收获了双倍惊喜——甜蜜的硕果与爆棚的人气。
原计划持续至5月5日的金满庭樱桃采摘季,在开园首日即刷新记录:3000+游客涌入,150亩樱桃园“甜蜜清仓”!这场意外走红的“樱桃奇遇记”,不仅让果农笑逐颜开,更藏着乡村振兴的甜蜜密码。
晨曦中的甜蜜奔赴
上海、无锡游客都来排队
清晨的林荫道上,苏沪牌照车辆排成长龙,双闪灯在晨曦中闪烁。工作人员举着引导牌,将私家车队化作流动的风景线。
“没想到摘樱桃比迪士尼排队还早!”来自上海的游客张女士举着手机记录,镜头里满是竹篮碰撞的清脆声响与欢声笑语。
走进樱桃园,翡翠般的枝叶间缀满晶莹的红宝石,一家老小、三五成群,提着篮子穿行在田垄、果蔬间,边摘边吃、好不畅快。
还有不少家长将采摘变成自然课堂,孩子们用竹篮盛装的不只是果实,更是对“粒粒皆辛苦”的生动理解。
采摘之乐,农场之约
竹篮里的“甜蜜经济学”
“没想到今年这么火!”金满庭农场果园负责人周丽琴感慨道。
近两年,去近郊的农场、采摘园采摘果蔬,正成为许多市民出游的热门选择。越来越多的人奔赴乡村、拥抱自然,体验采摘之乐。
这种“体验式消费”带来的溢出效应正在持续发酵,据周丽琴透露,当天,不仅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火爆”,还有30%左右的游客现场预订了枇杷、杨梅预售券,农旅消费的“季季红”链条逐步形成。
不止于采摘
“爆款樱桃”背后的密码
这场“甜蜜风暴”的背后,不仅藏着太湖度假区独特的水土密码,还得益于当地政府、企业、农户三方携手做长采摘产业链,做大采摘经济的决心。
“花样”多一点。
碧绿碧绿的青梅、金黄金黄的枇杷、红艳艳的杨梅、绿油油的翠冠梨……除了“四季有鲜果”赋予采摘游长久的吸引力,苏州太湖生态岛还融合特色农产品,打破采摘季节性短板。
位于衙甪里村的甪里梨云基地原主要种植苏翠1号、翠冠梨两个品种,最佳采摘期在7月初至8月中旬。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配合太湖生态岛建设,打造景色怡人的“花海”景观,2021年起,基地在梨树下种植了二月兰。每年3月中旬,吸引游客欣赏“兰梨配”美景的同时,预售翠冠梨。
“果期”长一点。
当“采摘经济”面临“成长的烦恼”,苏州太湖生态岛将乡村采摘与音乐演出、星空露营等文旅元素融合,通过举办“东枇西杷”展销、“太湖村咖季”等集市活动,给游客带来全新的文旅消费体验。同时,将太湖时令农产品引入线上服务平台,提升交易效率,促进农文旅融合产业链延伸。
东山镇百果园,位于雨花景区内,占地40亩,基地内种植有枇杷、杨梅、茶叶、梨、柑橘等多类茶果品种,采摘期自3月开始至10月结束。东山旅游公司充分利用果园,设计了采摘游、研学游等多条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休闲。
“滋味”美一点。
近年来,采摘品种的品质越来越高,口味越来越丰富。
截至目前,度假区已有东山白沙枇杷、西山青种枇杷、光福桂花入选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农产品产量产值再创新高,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时,推动枇杷、杨梅等鲜果深加工,制作成枇杷蜜、杨梅露、青梅酒等产品,留住舌尖上的美味。
“没摘到的不是遗憾,而是明年再会的约定。”这场提前落幕的采摘季,恰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当传统农耕邂逅现代农旅,当短保质期碰撞长尾效应,太湖的精彩仍在继续……
(记者 杜玉婷)
(图片来源:名城苏州网、最太湖公众号)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