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火车站北广场下沉广场,一座红白相间的党群服务中心格外醒目。翻开服务中心的留言簿,仿佛打开一本“温情故事集”——北京旅客借剪刀时,被志愿者的热情感染,写下“苏州景美人更美”;无锡旅客手机突然没电,成功在党群服务中心借到充电器后,称赞“暖心的风景”;上海旅客留下“事小而情真,以微而知著”的留言,感激志愿者细致周到的帮助。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一方小小的空间里,既有“硬设施”的周全,更有“软服务”的温情。
硬件“标配”
从雨伞到电磁炉,细节治愈旅途疲惫
走进服务中心,暖黄色的灯光下,沙发区、读书角、充电站、饮水机等设施一应俱全。记者注意到,角落里的便民柜中整齐摆放着雨伞、轮椅、应急药箱,甚至连电磁炉都配备到位。
“今天突降大雨,我在这儿借伞躲雨,志愿者还给我接了热水。”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女士感慨道。
而沙发旁充电区十几部手机同时“续命”的场景,更成为数字时代最生动的民生注脚。
据了解,服务中心功能区块由“便民服务区”、“苏州门户 窗口先锋”多功能厅和“无偿爱心献血站”三大核心功能区构成。中心采取“24+8”的便民服务模式,为旅客提供便民咨询、便民物品借用、充电宝充电、免费法律咨询、有声书屋体验、便民图书借阅、无偿爱心献血等56项便民服务。
服务“走心”
志愿者的背包装满牵挂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志愿者毛建强的问候,每天要重复上百次。“请问网约车接驳点怎么走?”“我手机没电了,可以进来充会电吗?”……面对旅客们的求助,他总是笑脸相迎、热情服务。
这位59岁的老党员被旅客亲切称为“充电线阿伯”——他的黑色挎包里装着6条各种型号的数据线,全是自掏腰包购置。
“现在手机没电比丢钱包还慌,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毛建强笑着展示留言簿上一位61岁来自无锡旅客的留言:“本人手机突然没电,乘地铁无法扫码,到处找充电处没找到,在困难之际,看到党群服务中心,解决了大问题,不胜感激!”
除了解决“燃眉之急”,服务中心更化身“解忧杂货铺”。记者采访时,恰遇毛建强开导一位滞留车站的务工人员,半小时后,对方抹着眼泪接过他递上的热乎泡面。
城市温度
党建服务解锁“幸福密码”
“别人开心,我就开心。”毛建强朴素的话语道出服务内核。
据了解,此次“五一”假期,该中心推出“假日不打烊”,服务时间延长至19:00,提供问询指引、轮椅租借等便民服务,假期期间服务超千余人次 。
毛建强说:“希望让每个经过苏州的人,都能记住这座城市的温度。”
记者手记
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往往体现在对陌生人的态度里。苏州火车站党群服务中心没有恢弘的建筑,却用一把伞、一根线、一杯水、一句问候,编织成连接天南海北的温情网络。这里的故事告诉我们:党建服务的生命力,正藏在这些“小而美”的细节里,在“与人方便”的初心间,更在“将心比心”的共情中。
(记者 杜玉婷)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