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月5日),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在苏州职业技术大学举行。全国各大高校1200余支参赛队伍的3000多名选手齐聚吴中,展开激烈角逐。
大赛总决赛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前沿热点技术,设置创意赛、挑战赛、应用赛、竞技赛四大赛道的20个机器人赛项,全面对接产业需求与技术趋势,着力培养一批能动手、敢创新、善协作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是一项全国性学科竞赛,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专业水平最高的机器人竞赛之一,现已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本届大赛自今年3月启动,累计吸引900余所高校参赛,参赛队伍超3万支,参赛学生超9万人。
开幕式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吴中培训基地揭牌成立。该基地将整合“赛训—研发—孵化”全链条功能,加快培育创新拔尖人才,助力吴中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百度集团向大赛组委会捐赠一辆第四代Apollo自动驾驶汽车。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今年首次组织学生参赛,就闯进全国总决赛,最终两支队伍在空地协同挑战赛中分别取得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该赛项要求选手综合运用智能无人自主导航、避障、目标识别等技术,在复杂场景中实现跨平台、空地协同的目标追踪和精准打击。这些技术考验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水平。”国防科技大学带队老师说。
近年来,吴中区加快建设“机器人+人工智能”主导产业,是国内相关领域创新能力最强、创新人才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区聚集“机器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1100家,产业规模超1600亿元。202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吴中区成立哈工大苏州研究院,在前沿领域方向谋篇布局,加快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示范基地。今年5月,学校在哈工大苏州研究院设立先行区,实施“创业驱动创新人才托举工程”,着力培养前沿科技领域创新拔尖人才。(记者 朱亚蕾 实习生 蒋涵瑶)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