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月5日),在昆山市陆家镇便民服务中心,邵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朱永超快速领取了昆山市一起来社区服务有限公司营业执照。这标志着昆山首个由社区居委会作为特别法人发起成立的社区企业正式成立,意味着昆山以市场化手段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构建“熟人社区”的创新实践迈出重要一步。
昆山承载着超越县域体量的人口与治理压力。与一般拥有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行政村不同,社区自我造血能力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生服务效能。
在邵村社区,2.4万常住人口挤在6个小区里,其中5个是房龄达15年的动迁安置小区,房屋渗水漏水、公共设施老旧等日常维修诉求和居民日益多元的服务需求,使传统依赖财政投入的模式捉襟见肘。“此前,周边一些商户看中社区的人口基数优势,主动跟我们洽谈场地合作,但缺乏政策上的支持。”朱永超说。
一纸文件让这名小巷总理看到了破局可能。今年6月,昆山市委社会工作部在摸排该市阵地使用情况,学习调研上海、深圳等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出台《党建引领熟人社区建设工作指引》,鼓励社区通过成立企业的形式,盘活闲置资源,形成“服务—收益—更好服务”的良性循环。
作为昆山首批试点之一,邵村社区梳理出两块空地和5处闲置用房资源,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在向相关部门备案并接受指导之后,该社区申请成立昆山市一起来社区服务有限公司,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在政府输血之余,打开自我造血的新渠道。
“我只是法人代表,股权100%归居委会。”接过刚打印出来的营业执照,朱永超指着自己的名字说,社区企业姓“社”为民,将积极探索市场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模式,重点打造邻里市集、家政便民、餐饮管理、养老托育等特色服务项目,使社区企业成为强化社区治理、提升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
机制理顺之后,干事创业的拳脚进一步施展。邵村社区《社区合营机构招募公告》发出后,迅速吸引十多家商户报名。结合居民生活需求和资质评估,社区计划先期拿出400平方米闲置用房,选择其中3家优质商户达成联营意向,同时为居民提供优惠的商业服务。预计今年9月,这些社区店将陆续开业。
昆山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昆山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社区企业培育与发展,加快挖掘一批“社区合伙人”“近邻合伙人”,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不断激发社区融合自治的内生活力。(记者 朱新国 占长孙)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