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苏州数字人民币工作总体保持领先态势,基础不断夯实,创新持续深化,对接国家战略取得积极进展。记者在昨天(8月29日)召开的上半年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上半年,全市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2.1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7.07%,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试点以来,累计开立个人钱包3104.63万个、对公钱包104.11万个,受理商户门店数累计达71.46万户,数据稳步增长。
在交易金额、开立钱包数稳步增长的同时,今年上半年,全市发放数字人民币贷款金额238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37%;数字人民币财政支出金额870.3亿元,数字人民币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46%;月平均活跃钱包数155.96万个,较去年同期增长3%。截至7月末,苏州市流通中数字人民币余额77.3亿元,占全国数字人民币总量的30%。
重点领域加速突破、创新场景亮点纷呈是上半年苏州数字人民币工作的突出特色。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约应用进一步深化,“苏智合”预付卡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取得关键进展,目前共对接首批8个重点行业领域预付卡商户2164家,其中1188家已正式上线,占全国数字人民币元管家商户数量超60%,供应链金融等智能合约创新场景也在积极探索推进。在硬钱包推广方面,东航Suzhou Pass联名卡、苏青惠民卡、亲商卡等硬钱包落地推出,今年已实现新增投放硬钱包1.8万个。在跨境应用方面,苏州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上半年全市货币桥交易累计38笔,金额43824万元,相较于去年全年交易金额增长超40倍。
上半年,苏州数字人民币平台生态加速构建。在重点平台建设方面,江苏省数字金融重点实验室建设扎实推进,在中国人民银行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积极争创数字金融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金融信息协同平台数字人民币功能按计划开发,平台安全架构不断提升;贸易金融服务平台功能持续完善,赋能跨境企业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市金融业商会获得“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批准,面向全市征集15项数字人民币标准,涵盖数字人民币硬钱包、预付卡资金监管体系等行业规范,实现数字人民币多维度应用软硬件标准全覆盖。
在产业布局方面,上半年,苏州数字金融产业生态实现良好发展,累计集聚62家数字金融实验室等创新工作载体或平台、845家数字金融生态圈企业。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中心苏州分中心计划在年内揭牌成立,政策赋能效果持续提升。
此外,在机制保障方面,苏州建立了数字人民币推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六个重点领域专项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健全数字人民币推广工作机制,还出台了《数字人民币近期重点工作方案》,对下半年重点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进一步巩固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领先地位。
(记者 杨帆)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