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0月22日),苏州市“吴地工匠”职业技能系列竞赛活动——2025年苏州市游泳救生职业技能竞赛顺利在苏州城投文体中心落幕。经过两天紧张激烈的理论与技能角逐,最终,姑苏区苏文投代表队、相城区代表队、园区泳协代表队分获团体总分前三名,来自姑苏区苏文投代表队的队员牛子康斩获个人总分第一名。

本次比赛由苏州市体育局、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苏州市教育局联合主办,苏州市体育监管保障中心、苏州市市民健身中心联合承办,作为苏州本土特色赛事,“吴地工匠”救生员职业技能竞赛已连续举办3年,始终坚守服务一线的定位,成为检验和展示本地游泳救生队伍专业能力的重要载体。

此次竞赛吸引了来自全市各市区的10支代表队共60名选手同台竞技,设置了救生理论知识竞答、心肺复苏(CPR)技能比拼、抛绳救生竞速、50米假人救生竞速、100米障碍竞速及4×50米障碍接力六大核心项目,全方位考核选手的综合救生能力。赛场上,选手们劈波斩浪、操作娴熟,充分展现了一线救生员的专业素养与应急处置能力。比赛还邀请到Fina国际级游泳裁判、国职高级考评员李恺宪担任总裁判长,执行国家体育总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细则2019版》和中国救生协会《全国游泳救生竞赛规则2017版》。

与追求纯粹速度的游泳比赛不同,救生技能竞赛更是一场对观察、判断、应变与施救综合能力的“魔鬼测试”。在抛绳救生赛场,救生员需在瞬息间将救生绳精准抛至“溺水者”手中,力量与准度缺一不可;在100米障碍游泳赛道,选手们需一次次潜入水下穿越障碍,这不仅是对游泳技术的考验,更是对体能和心肺功能的极限挑战。

“水下过障碍那段确实非常吃力,对肺活量和核心力量要求极高。”来自园区泳协代表队的选手聂兆祺告诉记者,“但这正是实际救援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这样的比赛,让我们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确保在真实险情发生时,我们具备足够的能力去应对。”
竞赛不仅是对实操技能的检验,同样注重理论根基的夯实。首日进行的理论考试,也全面考察了选手们在救生知识、安全规范、应急流程等方面的理论素养,实现了“文武兼备”的全面考核。

“我们旨在为全市广大游泳救生员搭建一个展示技能、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竞赛,提升救生员的专业技能,淬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们希望能够激励广大救生员立足本职、苦练内功,共同为苏州市民筑起一道坚实可靠的游泳健身安全防线。”苏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更多赛事扫描下方二维码↓↓↓

“名城赛事”小程序,苏州人自己的赛事报名平台。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回到
顶部
